岳鸣宇:以青春之名 赴家乡之约
——在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大家好,我是南和籍高丽大学研一学子岳鸣宇,能回到家乡邢台南和参加“燕归巢”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并作为代表在此发言,我倍感荣幸。算下来,我实践了一个月整。今天的座谈会对于我个人而言,既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对话和检视整改机会,也是一场特别的“家乡答辩会”。借此机会,我向大家分享下自己在家乡实践锻炼的一些变化和体会。
对于我个人实践活动而言,最值得铭记的日期当属报道的日子。我是2024年7月8日正式回到家乡实践锻炼的。在实践的一个月里,我既亲历了南和的高速发展,也过上了乡村生活,更见证了家乡百姓的“人间百态”,还愈发爱上了南和这片土地。在这里,我对基层的理解变得更清晰和深刻了;在这里,我的人生规划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想信念变得更坚定和具体了。
在实践的一个月里,作为院办公室的一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我充分发挥曾在某政法单位实习的经历优势,主动对接领导同志并进行书面汇报,使得区法院信访工作在省级工作会议中获得肯定;我主动链接社会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在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南和区慈善协会等单位的支持下,以“岳鸣宇与您一路同行”公益基金为抓手,着力推动乡村学校图书、空巢老人赡养、乡村振兴补贴等一系列惠民项目落地,受益群众近百人;我积极参与基层综治等工作,充分发挥枫桥经验之优越性,利用不良资产处置优势顺利解决了多起历史纠纷,也切实做好了“三跨三分离”等两起信访维稳工作;我注重理论学习、勤于思考,在最高法、最高检、国家部委和部分省委党校及地市公安院校主办的网站、报纸和期刊上发表十二篇理论文章。
短暂的时光如流水,收获却胜过长河川。我深切感受到了全院干警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和践行“司法为民”的责任感,南和区人民法院院党组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中院的监督指导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重要指示精神,把握审判工作方向,传达指示精神,加强“四型机关建设”的同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院政治部王铁峰主任和原副院长周万民同志以“如我在诉”的理念践行“司法为民”新时代政法干警光荣使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正是基层法院在党中央对法院系统提出的实干担当将“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的最真实写照。
对此,我有三点感悟。一是要把基层实践经验当作是我们“解民生”和“治学问”的广阔田野,饱经风雨、长见世面;二是要保持学子谦逊好学、深学笃用,对所见万物思学识辨,发挥专业优势进行定向研究;三是要扣实扣好人生中的“第一粒纽扣”,杜绝错误倾向,在思想上领悟“纵然缓慢,驰而不息”的道理,在行动上做到“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既然是答辩,除了汇报工作和分享感悟以外,我想还有必要再表达一些感谢和祝愿的话。首先,感谢能够回到南和。在这里,有幸结识了温暖的人、经历了丰富的事,而且这里的一桥一水、一草一木,都早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其次,感谢在这里遇到的志同道合参与“燕归巢”返家乡实践活动的同学,共同拥抱绽放的生命和体会有趣的乡土生活;最后,我深感团市委、团区委对青年人才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让我们获得了“在基层沃土上成就个体生命的大江大河”的宝贵机会,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炼、增长本领,在心中播下热爱家乡、服务家乡、建设家乡的种子。此次活动对于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推动优秀青年学子“知邢、爱邢、留邢、建邢”具有重要意义。增强了邢台学子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也为学子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这正是团南和区委作为基层团组织在团邢台市委的领导下将党中央对加强共青团基层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论党的青年工作》方针指引落到实处的最真实写照。为我们返乡实践青年学子展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传递给新青年。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借此机会,我也作出郑重承诺。我将珍视在家乡实践锻炼时所经历的“每一个早晨和黄昏、每一次落雨和吹风”;我将坚守实践初心,在离故土和乡亲最近的地方检验真才实学,切实做优做好知家乡、爱家乡、兴家乡;我将不辜负期待,在韩求学期间,向世界展示“长着中国脸,赤诚中国心、深厚中国情、充满中国味”的新时代中国青年形象,挺膺担当、奋楫笃行,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美丽邢台贡献青春力量。
希望我的发言能够“抛砖引玉”,谢谢大家!